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環境衛生-環境荷爾蒙

何謂環境荷爾蒙





荷爾蒙又稱為激素,為分布在生物體內各處腺體所製造的少量化學訊息,透過血液的傳輸,可傳送到身體的其他地方,和目標細胞上的特定受器結合後,生成「激素受器複合體」,被活化後會在目標細胞內引發一系列的生化反應,產生生理變化,以整合內部的活動,處理外界的訊息。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可產生約50種激素,依其化學結構可分為:




(1)類固醇類激素為脂溶性化學物質,包括雌性激素 (strogen,又稱動情素)、黃體素 (progesterone)、雄性激素 (androgen)、睪固酮
(testosterone)等



(2)安類激素,為水溶性化學物質,如甲狀腺素;以及 (3)
類激素,亦為水溶性化學物質,如增壓素。激素和內分泌腺所組成的系統稱為內分泌系統,幾乎會影響全身每一功能,控制脊椎動物的生殖、發育、成長和行為等。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有些化學物質會干擾內分泌系統,故稱其為「內分泌干擾素」(Endocrine
disrupter,簡稱ED),或為「干擾內分泌之化學物質」(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簡稱EDC)。Weybridge會議則定義為:「外來物質能透過改變內分泌之功能,對完整的生物體或其後裔造成不幸的健康效應」
(An endocrine disrupter is an exogenous substance that causes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 an intact organism, or its progeny, consequent to endocrine
function)。美國環保署報告中則定義為「環境內分泌或荷爾蒙干擾物的定義為:外來物質會干擾到負責維持生物體中穩定環境、生殖、發育和/或行為的內生荷爾蒙,其合成、分泌、傳輸、結合、動作、和排除」
(An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or hormone disrupter may be defined as an exogenous
agent that interferes with the synthesis, secretion, transport, binding, action,
or elimination of natural hormones in the body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homeostasis, re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or behavior)。



目前所觀察到的內分泌干擾素,大多為環境污染物,影響受污染之野生動物的生殖、發育、成長和行為等甚巨,因此會干擾內分泌的環境污染物,被稱為「環境型內分泌干擾素」(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er,簡稱EED)。內分泌干擾素可經由下列三種途徑,對生物體造成不幸的健康效應:



(1)模仿天然激素之功用,矇騙身體,而使其產生反應過度或不足,或使其在不 恰當的時間產生反應等;



(2)搶奪天然激素之受器,防止「激素-受器複合體」之生成,以抑制天然激素之功能;



(3)直接刺激或減低內分泌系統之功能,造成激素之分泌過度或不足。上述途徑 皆牽涉到激素,因此來自環境的內 分泌干擾素,又被稱為「環境荷爾蒙」(
Environmental Hormones)。美國國家研究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則稱此類物質為荷爾蒙活性物(Hormonally Active Agents,簡稱HAA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